编者按:一碗米饭背后藏着怎样的种源“密码”?机械化如何解放农民的双手?在农学的课堂,这些问题都能找到答案。科普中国《大国粮策》推出系列策划,带你解锁农学专业的全新面貌。立体化呈现学科建设的硬核突破,展现农业科研工作者“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使命担当,也激励更多新生力量投身“农业强国”建设新征程。
清晨被猫咪的叫声唤醒
傍晚牵着狗狗走过夕街道
随着“毛孩子”成为家庭的重要成员
伴侣动物科学这一新专业正在悄然崛起
用科学解答
“怎样让陪伴更健康、更长久”的命题
图片由AI生成
伴侣动物科学是什么?
伴侣动物科学是研究犬、猫、马等伴侣动物种质资源挖掘、新品种培育、营养与代谢调控、饲料加工与安全保障、繁殖生理机制及动物福利与行为规律的综合性学科。它聚焦于用科学技术支撑伴侣动物产业发展,满足人类对情感陪伴的高品质需求。
图片由AI生成
从“宠物陪伴”的温馨日常,到“产业蓝海”的广阔前景,伴侣动物科学的崛起正是顺应了时代的需求与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城镇化进程加快和人口老龄化加深,犬、猫、马等伴侣动物的陪伴、情感交流、精神慰藉功能日益凸显,伴侣动物产业已成为蓬勃发展的朝阳产业。但此前我国农林高校畜牧学领域中,伴侣动物科学相关研究起步晚,在遗传育种、营养健康等核心领域基础薄弱,专业人才严重短缺,对产业的支撑力度不足。在此背景下,2020年12月,中国农业大学率先在国内创立了伴侣动物科学系,为这一学科的蓬勃发展及专业人才的培养探索出了一条全新道路。
图片由AI生成
伴侣动物科学,学什么?
《伴侣动物遗传学》《动物营养与代谢学》《饲料加工与安全学》《繁殖生理学》《伴侣动物行为学》《动物福利学》……
除了理论学习,实践课程同样重要。学生们将通过伴侣动物行为观察实验、饲料配方设计与检测、育种技术操作等一系列实践课程,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硬实力。
图片由AI生成
伴侣动物科学,毕业有什么就业方向?
随着城镇化加速和老龄化加深,伴侣动物的情感价值日益凸显,而用科学支撑产业发展的动物科学(伴侣动物)专业,早已成为亟待填补的人才蓝海。
科研深造:深耕伴侣动物遗传育种、营养健康等领域,推动学科理论突破; 宠物企业:从事技术指导、品种培育、营养产品研发、生产管理等工作,助力产业升级; 动物福利机构:积极参与福利标准的制定及推广,全力保障伴侣动物的合法权益; 政府部门:深度参与产业政策的制定与监管工作,引领行业向规范化方向发展; 教育行业:成为专业教师,培养更多伴侣动物科学领域的新生力量; 饲料与健康产业:从事产品研发、质量控制与技术服务,守护伴侣动物健康。图片由AI生成
中国农业大学,伴侣动物科学专业怎么样?
中国农业大学于2020年12月成立了国内首个伴侣动物科学系,依托深厚的畜牧学学科基础,填补了我国伴侣动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与科研领域的空白。
伴侣动物科学系现有教授3名,副教授3名。其中包括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等。
从家庭陪伴到产业发展
伴侣动物科学用科学打破行业发展的瓶颈
这场回应时代需求的学科探索
让“陪伴”的温暖在科技护航下走得更远
图片由AI生成
未来,随着学科建设的深化与技术创新的推进
伴侣动物科学将持续为产业注入科技动能
让人类与伴侣动物的情感联结更健康、更长久
作者:李欣哲
审核专家:董玉兰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基础兽医学系副系主任、教授
来源:大国粮策
嘉喜网-嘉喜网官网-最新股票配资-配资平台下载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