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经纬7月24日电 题:以发展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作者 林毅夫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及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名誉院长、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
随着新兴市场经济体的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尤其是中国的快速发展,全球经济发展格局面临重塑。
在这个过程中,新兴市场经济体的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同时,发达经济体也享受到了新兴市场经济体发展带来的对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的市场扩大,并为其提供价廉物美的、自己已经失掉比较优势的产品的好处。但由于发达国家经济体量占比下降,主导世界事务的能力衰退。
笔者认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由于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造成的。当中国的人均GDP发展到美国一半的时候,新的世界格局可能就会趋于稳定。北京、天津、上海以及东部沿海的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是中国比较发达的地区,如果中国人均GDP达到美国一半的话,那沿海发达的“三市五省”可能就能达到美国的人均GDP水平。中国“三市五省”的人口在4亿多,略大于美国,但是届时整体的产业技术水平将会和美国相当。
我们该怎么应对这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有一个前提就是中国一定要继续发展。最近似乎有一些悲观论调,比如“中国经济见顶论”“中国经济崩溃论”等。当然,这种言论也不是第一次出现了。
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经济崛起属于人类经济史上不曾有过的奇迹,但每隔几年国际上就会出现“中国经济即将崩溃”的论调。然而,至今为止中国都没有崩溃,而且还继续维持着稳定与快速发展。并且,中国可以说是过去40多年间全球主要经济体当中唯一没有出现过系统性经济危机的国家。
所以,任何事物不能只看表面,要看问题的本质。从问题的本质来讲,一个国家能不能维持经济发展,那就要了解,发展的本质是技术不断发展,产业不断升级,新质生产力不断涌现,这点对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是一样的。
但是,有一点是不同的。从19世纪以后,发达国家的人均GDP增长就稳定在2%左右,经济增长速度在2%-3%。发达国家的产业技术处于世界最前列,他们要进行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要自己发明,花费更大,风险也更高。发展中国家拥有后来者优势,在传统产业中,虽然发展中国家产业技术水平比发达国家落后,但是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它的风险和成本是相对更低的。
2024年,中国的人均GDP达到1.34万美元,属于中等偏上,接近高收入国家的门槛,而美国人均GDP达到8.58万美元,已达到美国的15.62%,而这一占比依然在升高。为什么要谈人均GDP占比?因为中国从2019年到2035年,如果用后来者优势去追赶,应该也有可能达到16年间8%人均GDP增长的潜力。另外,跟德国、日本、韩国相比,中国还有一个优势是它们当时没有的,那就是第四次工业革命使得所有国家都重新回到了同一起跑线,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
第四次工业革命是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为特征的,并且它的产品和技术研发周期相当短,大概12-18个月。而研发周期短就意味着,人力资本在其中扮演着更重要的作用。中国在这方面的优势比较明显,尤其是STEM(理工科)方面的人才。中国还有国内大市场的优势,在技术上的任何突破都可以马上进入国内大市场,从而达到规模经济。此外,中国还有产业配套的优势。如果一项技术需要硬件,那中国拥有最齐全的产业配套能力,最明显的例子就是特斯拉。特斯拉在中国之所以能够这么快速地发展,就是因为中国的产业配套齐全。
当然,要将潜力变成现实需要克服很多困难,包括在技术上被“卡脖子”、全球变暖、人口老龄化问题等等。但是,笔者相信,不管是什么技术,只要发挥中国新型体制的优势,快则三年,慢则五年,一定有能力攻克技术难关,华为芯片就是最好的例子。
到2049年,中国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成为先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从发展潜力来讲,中国从2019年到2035年每年有GDP增长8%潜力,应该可以实现5%-6%的增长;按同样的方式分析,从2036年到2049年,中国GDP每年有6%的增长潜力,完全有可能实现3%-4%的实际增长。如果能够实现这一增长目标,笔者相信2049年中国的人均GDP就能达到美国的50%,到那时候中国的经济规模也会是美国的两倍,中国不仅实现了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且世界格局也会进入到一个新的、稳定的、更好的格局。
从短期来讲,当前世界有各种不确定性。对各个国家而言,最重要的还是增长,只有实现经济增长才能够创造就业,才能维持社会稳定。在中国,我们将经济增长和发展视为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笔者相信世界其他国家也是如此。如果中国在2050年之前保持上述经济增长,那就会和2008年以后一样,每年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达到30%左右,继续成为世界经济增长引擎。
目前高收入国家人口占全球比重只有16%,而中国人口占到了18%,如果未来中国有10亿人进入现代化,那对世界而言就意味着一个全新、稳定的经济格局。并且,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都希望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都希望摆脱贫困陷阱或中等收入陷阱。中国式现代化给了大家一个信心——只要我们沿着自己的道路走,每个国家都可以实现自己追求的现代化和工业化。(中新经纬APP)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责任编辑:宋亚芬